是智谋。
因为孙权作为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,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自身的地位和权力,这离不开他的智谋。
孙权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,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都能够从容应对,并且给出恰当的解决方案。
孙权智谋的内容包括:善于借势发挥自己的优势,利用关系建立稳定的反抗力量,调动内部资源以维护政权,巧妙地处理与其他势力的关系,从而确保了东吴的稳定发展,成为了三国时期最具竞争力的政治势力之一。
总之,孙权的智谋是他在政治上成功的最大保障,也是他在领导和管理方面表现出色的重要原因。
孙权的专属法宝是【命运骰】
命运骰的效果是,能使得敌方队伍中随机三人造成155%的伤害值,并且能为自己队伍的全体成员附加20%的免伤效果,并且能够持续两个回合。
可见孙权的这个武器,在战场中还是表现不错的一个武器,势必能够为我们的阵容整体带来一定的增强效果。
孙权在军队中能牢牢掌握大权主要有几大法宝,运用得炉火纯青:第一,亲临一线。赤壁之战、夷陵之战等,他是坐镇指挥,但主导大权还在他手里。其他战事,孙权大多是亲自挂帅,所以他也有差一点被张辽活捉的经历。
另举一个例子:在247年,孙权派诸葛壹假装叛逃到魏国,以引诱魏的大将上当,魏的大将率领了一万人迎接。但就要进入孙权伏击圈的时候,突然感到杀气森森,急忙撤兵。孙权就在伏击圈的第一线,大臣和太子都提心吊胆,劝他回来,在后方听听消息就行了,前方太不安全。但孙权不同意。这一年,他已经66岁了。正因为他始终坚持在一线,不仅和将领们生死与共,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将领对他也又敬又畏。
第二,制度上驭将。一个大领导光靠个人实际行动还不行,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。
东吴的地方负责人是由军政一把抓,因为战争年代,叛乱不断,军队去镇压,就需要有粮草,有地方政权配合。这种制度好处是:能迅速地大规模作战,没有领导人之间的相互扯皮。但带来一个弊端,就是尾大不掉,容易造成地方割据。孙权又实施了另一套办法。封了很多将军,让人看了眼花缭乱,但有一个共同点:他们之间没有上下级的关系,他们只认一个领导:孙权,任何一场战役直接向孙权汇报。同时,军政一把手随时调动,所以没有一个地方长官能形成割据势力。
第三,感情上驭将。孙权对武将亲如骨肉,从他一系列表现来看,可能部分是出于做秀,但更多是发自内心,是一种战友之间的真情。公元213年,曹操从濡须口退兵后,孙权指派留守的一把手是周泰,手下的朱然、徐盛等人不服气。孙权亲自到前线请所有的人吃饭,端酒到周泰跟前时,让他解开衣服。他身上伤痕累累,孙权指着周泰每处伤痕,就问这伤怎么来的,周泰一一说出。孙权痛哭说:你为了我不顾自己的生命,我怎么能不把你当作我的骨肉看待呢?其他的将领才服从周泰。总之,孙权对武将恩威并重,待人真情,正因为这样东吴的将领才愿意为他出生入死。
孙权的兵器: 据崔豹《古今注》记载:孙权有六柄宝剑,分别名为白虹、紫电、辟邪、流星、青冥、百里。另据《古今刀剑录》记载,孙权在黄武五年(226年)时,采武昌铜铁锻造了千口剑、万口刀,分别长三尺九寸。刀头方都由南铜越炭所造,以小篆书写“大吴”。 人物简介: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(182年-252年5月21日),字仲谋,吴郡富春(今浙江富阳)人,生于下邳(今江苏徐州市邳州)。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。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,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。建安五年(200年),孙策遭刺杀身亡,孙权继而掌事,成为一方诸侯。建安十三年(208年),孙权与刘备联合于赤壁打败曹操军队,建立了孙刘联盟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孙权派吕蒙袭取刘备的荆州成功,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孙权武器是什么关系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